长,最后开始辉煌。
蒋阿娇的这位大伯,恰好就是在这一路上走的极为顺畅。等到他的孩子上大学的时候,他已经开始做一些简单的企业运营,专门卖风筝。
连推销都不太用。
不过这东西,其实赚不了多少大钱。
娱乐太多,而且受众太小。小孩子只有在春天的时候会买一些。
当然,有一些有钱人会做收藏,不过这属于例外,这种人群虽然开价高一些,但是毕竟不会比古董更高,也不会出现大面积采购的情况。
假设某一只风筝做的极具有感染力,又恰巧被识货的有缘人看到,那么,双方就可以以比较高昂的价格获得交易,一方获得金钱,一方获得满足。就蒋阿娇的记忆来讲,这种事情发生的情况并不是很多。好几年里可能有两三件吧。
所以说不论做什么事情,都是一件不知未来价值的事情。
即使付出了很多的努力。
但是如果一开始是喜欢的话,就会有支撑下去的决心和信心。
大约就不会觉得曾经的付出是完全不值得的。
话说回来,蒋阿娇的风筝技术就是在那个时候学的。
她的父亲并不是很喜欢蒋阿娇学这些非常杂乱的东西,比如说塑泥人,或者雕刻,或者扎风筝。
毕竟在他的认知力,这些东西其实是生活的附加品。
什么是附加品,其实就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并不一定要出现,如果出现,所带来的价值也并不是很高,顶多就是打牙祭一样的效果,如果不出现呢,其实也造不成什么样的危害性,毕竟谁会觉得缺了一个风筝或者一个泥人就觉得这个世界要灰暗了呢。
因此,在蒋阿娇很小的时候,她所有的玩乐都维持在一个很低等的水平。
甚至于大家经常玩耍的跳皮筋这种事情,也是要在学校里偷偷去做的。
如果大门前有孩子聚集的话,她会窝在家里。
对于很多孩子来说,这可能是扼杀天性吧,但是毕竟有其父必有其女。
在蒋阿娇的父亲的指引下,蒋阿娇其实也慢慢觉得这些东西可有可无。
她并不能获得很大的满足感。除了运动所带来的的舒畅感之后,她并不觉得这种所谓的游戏有什么特别必要的存在。
看!幼年期的引导在孩子的价值观兴形成上面造成了非常重大的影响。
蒋阿娇长大之后,这种思想发生了比较中和的反应,具体来讲,并不是娱乐是必须的,但是顺从大众的娱乐并不是排斥的。
不得不说,她比自己的父亲获得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可以说是20版本了,升级了。
这种可有可无,不可不有,不可不无的态度,在这段时间里发挥了了很大的作用。
蒋阿娇至少还能在无聊之中想起来如何制造一个风筝,以打发自己的时间。
虽然过程并不是像有高人指导下更令人感到顺畅,但是已经不错了。
这是她成年之后独立做的第一个风筝。
哦,现在不能说独立做的了,毕竟其斯轩可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果然,有人帮忙的话,要快很多。
其斯轩抓着蜈蚣的后腿,将它倒提过来,“看起来还不错。”
其斯轩看起来兴致不错。
蜈蚣的面部因为在没有完全干涸的情况下发生了一点小插曲,因此显得有些狰狞。
不过这不妨碍蒋阿娇和齐斯轩的玩乐。
毕竟这地方有一只风筝已经是一个奇葩了。
“他要怎么飞起来。”
齐斯轩的问题问的真的是非常的好。
如果现在有任何的奖章的话,蒋阿娇简直想要给他颁发一个最佳问题奖了。
“你拽着它往前面跑,感觉到它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