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方得始终,人心会变,但这桃花年年香甜。
“真想蟠桃园啊…”,微微张着嘴,面容呆滞。
那年春,香气正浓,人面桃花瘦。
谷小满心里暗暗下决定,下次再和大圣聊天,定要把那如来祖宗十八代都骂个遍。
“哈哈……”,火云洞中的笑声经久不息。
……
李白入了翰林院。
这是当今陛下的旨意,谷小满也参与了进去,像一个“插班生”,硬挤进了翰林院学士的队伍里。
当然,谷小满是易容过的,花费了几十点修为,只动了动鼻子、眼睛等细节,整个人看起来便大不一样。
大唐翰林院中,有许多各种艺能之士,作为天下之才的供职机构,也是颇为受朝廷重视的。
其中大多是擅长文词的朝臣,出入居住于翰林,起草诏制等等。
翰林院最初的建立,听雨轩并没有涉及,是李世民自己筹建的,他最初的设想是,把整个大唐的才人聚集起来。
这样相当于官方进行人才筛选,假以时日,便能起到辅助地下城的作用。
不过现在翰林院初设,一切还未能走上正轨,院中基本都是一些官员。
这些人大都是从朝中退下来的,或者还有部分,便是有才无能,会写诗词歌赋,却不见得是一个当官的好料……咳咳,李白应该算是其中之一。
朝廷早就调查过,这个李太白颇具才名,然而从未有过实践经验,许多设想言论也太过理想化。
最重要的是,这家伙在明面上扬言,一生绝不参加科举,所以暂时看来,李白并不适合当官。
如今被发配到翰林院,算是朝野上下共同的决定,谷小满也表示赞同,李白不参加科举也就算了,何必弄得这么大张旗鼓?
有句老话说的好如果不爱,请别伤害……
啊科举制度迄今为止,乃至于再往后一千年,都是天下文人学子首要的晋升通道,若是朝廷二话不说,把你李白强行升官,那天下的文人士子又该怎么想?
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李白既然说错了话,现在想要绕过科举制度当官,自然是难上加难。
不过这也乐得谷小满,翰林院没有具体负责的事务要求,因此还算是清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