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知我谓心忧 大王真慷慨(2 / 4)

即鹿 赵子曰 216 字 2021-05-28

夫复何求?只要能让我尽施己能,只要能让我辅助大王使这四海再归太平,若天下人以胡夷视大王,而笑我从附胡夷,那我孟朗,便就是甘愿从附胡夷!我心甘情愿!”

季和、向赤斧被孟朗这番近似自剖心迹的话语给感动到了。

季和说道:“明公之心胸抱负,高若云霄,俗士之流,焉能理解?以唐夷之别而笑明公者,下吏好有一比,鸱吓鹓雏也。”

“鸱(chi)吓(he)鹓(yuan)雏”,这是《庄子》中的一段故事。

鹓雏是像凤凰一类的鸟,习性高洁;鸱是鹞鹰。鸱拾到了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雏从它面前飞过;鸱担心鹓雏争抢,就仰头发出了“喝”的声音,来吓唬鹓雏。

孟朗一大段话说下来,气力有所不支,又喝了几口水。

休息了片刻,或因季和“高若云霄”之语,他举目望向了帐外的天空。

一个念头蓦然浮上他的心头。

“这天,千载未变,这云,亘古即有,却唯白云苍狗,世间的人事年年岁岁不同。”瓦蓝天空笼罩下的帐中,秋风扑面,坐在榻上的孟朗如此想道。

向赤斧察觉到孟朗的神色似乎变得有点忧伤和感叹,小心地问道:“明公,在想什么?”

“我是不是白毛男,且留给青史评议,留给后来人说罢!”

向赤斧说道:“若无明公,今之北地犹仍战乱不休,黎民流离,不知多少百姓尚处在水火之中!全都是因了明公和大王,现如今的北地才渐渐安宁,百姓也因之才得以不再受兵灾之患。明公,何用等青史评议?关中、北地各州,哪里的百姓不在感明公再生之恩,不在赞颂明公?那些庸士俗儒的非议,明公,不需理会!”

孟朗笑了一笑,不想再说这个话题了,强自撑起精神,说道:“你俩把拓跋倍斤的军报拿来,我再看一看。”

昨天晚上,收到了拓跋倍斤最新的一道军报。

军报自然是写给蒲茂的,蒲茂看后,叫人送来给了孟朗。

季和将这军报从案上找出,呈给孟朗。

孟朗打开来看。

军报内容不多,写道:“臣兵已至朔方,於河北筑营,张韶河防甚严,臣暂无强渡之机。”

“河北”,指的是黄河北岸。

短短的一句话,不用再三多看,孟朗忖思了会儿,问季和、向赤斧,说道:“倍斤的这道军报,你俩怎么看?”

向赤斧答道:“日前仇泰军报,言说张韶调朔方兵千余,南下援肤施之赵染干。朔方兵共步骑三千许,分了千余援助肤施,由此可知,张韶部现守朔方郡的兵马,至多两千来人。

“拓跋倍斤头道军报声称,说他遵从大王的命令,召聚了代北的拓跋鲜卑、乌桓、丁零、高车等各部胡骑万余,去打朔方。

“以万余之兵,攻彼两千之数,兵力五倍於敌,此其一;朔方境内的河段四五百里,区区两千守卒,如何能把数百里长的河段尽数守住?此其二,但拓跋倍斤却说张韶‘河防甚严,暂无强渡之机’,……明公,拓跋倍斤这明显是借口,他不是没有强渡之机,赤斧看,他是消极怠慢,他是压根不想打朔方!”

孟朗问季和,说道:“方平,你看呢?”

季和说道:“下吏看这拓跋倍斤,实是与姚桃、慕容瞻无有区别,畏我大秦之盛,而降附於我,却实际上,对我大秦并无忠心!”

“他消极怠慢,不肯打朔方,你俩觉得,咱们该怎么解决这事儿?”

孟朗的这个问题,带着考校的意味。

向赤斧说道:“可以请大王下旨,戳穿他的小心思,严辞斥责於他,限以日期,令他攻克朔方!”

孟朗不置可否,问季和,说道:“方平,卿意呢?”

季和答道:“鞭长莫及,便是大王亲降令旨,痛斥於他,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