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只是野沟子镇上那些人的说法罢了,因为周遭再也没有其他村镇的缘故,就根本没人愿意计较野沟子这个地方究竟是镇还是村。
天亮不久,宁十一就已经走下一座低矮山头,前面还有一座山,翻过去之后,就能抵达野沟子镇,同时也是洞明圣地辖下地界真正意义上的最南端,一旦经过野沟子镇,再往南去,就不在洞明圣地的管辖之内。
但这种边边角角的地方,其实本就无人理会。
也正因此,诸如此类的地方,无论洞明圣地也好,还是其他另外八大圣地,也或世家妖城,边缘地带总是会被忽略过去,就成了某些野修散修的扎堆之处,就像之前的那座南门城,说是洞明圣地的南门所在,可根本就是个无法无天的地方,走了邪门儿路数的野修散修,遍地都是,并且天才刚黑不久,还是在客栈大堂那种显眼地方,就有人胆敢如此放肆行事,可见南门城已经乱成了什么模样。
宁十一现在没心情多管这些,还要赶路,而若放在往常时候,这个时间的宁十一,就肯定还在南门城中,并且已经大开杀戒,杀得城内城外头颅滚滚,尽量不留任何一个邪魔外道贻害百姓。
不过之前离开南门城时,宁十一也已经书信一封,还没寄回洞明圣地,一方面是地处偏僻,没有驿站,另一方面则是书信内容还要继续斟酌,力求尽善尽美,才能在更大程度上改变洞明圣地辖下地界没有管束的情况。
其实不难,只需效仿那些古代王朝即可,或者干脆派出山上那些整天无所事事的长老太上,负责坐镇各处城池。
可问题也就出在这个地方,主要在于洞明圣地辖下地界确实不小,东西足有万里之遥,坐落其中的城池,更是数以千百计,想要每个地方都有一位洞明圣地出身的长老太上坐镇其中,并非易事,更何况还要保证这些类似地方父母官的长老太上为人清廉,不会以私废公,就尤为艰难。
有官必有贪,这可是古代王朝留下的教训。
早在多年以前,柏氏妖城就曾在那真名柏石的正人君子一手推动之下,实行过类似的手段,想要好生整治一番柏氏妖城辖下地界野修散修混乱成灾的局面,整体计划,至少表面看来极为周全,仍与古代王朝治下手段十分相仿,只是许多小地方有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改动,却也是让整个提案变得更加完善了许多。
为了这件事,柏石也曾付出了不少心力,这才最终得到了柏氏城主的大力推崇。
最早的时候,效果极其明显,确实改变了不少小地方的混乱风气,可随着时日愈久,就逐渐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问题,简而言之,就是欺下瞒上。所以再到后来,就逐渐演变成了鸿毳沉舟的局面,一朝爆发,混乱程度甚至要比手段推行之前更为严重,着实是让柏石伤透了脑筋,好不容易平定下来之后,柏石就主动废去了之前的提案,然后无奈请辞离开柏氏妖城,寄情山水,直到后来北中学府建立,从那之后便去向无踪的柏石,这才终于重新出现在那座芝兰室中,却也早已不再过问妖城之事。
从提案实行,到提案废除,前后也才只有三百年左右。
所以宁十一手中这封书信,才满是涂抹的痕迹,并且一直没有寄回洞明圣地,实在不愿意洞明圣地重蹈覆辙。
但除此之外,又没有什么更好的手段。
宁十一在山脚处的岔路一旁,暂且停下歇脚,将柳叶刀插入泥土,立在一旁,重新取出了那封书信,瞧着上面繁复修改涂抹之后留下的痕迹,有些愁眉不展。
就连那位不平则鸣的正人君子都无法做到,自己这份更加潦草的提案,就肯定会有更多疏漏。柏氏妖城那件事,前后只有三百年左右,与妖城辖下地界常见妖族出身的野修散修有着一定的关系,毕竟绝大多数的妖族,都生性好斗嗜杀且残忍,欲念极重,所以才会更容易出现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