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七章 回国?不急(3 / 4)

随后,又从约翰口中得知,欧美这边的唱片公司,只要中型以上,内部运作体系,与保险公司一般,业绩为王。

公司对歌手下一张唱片投入资源的多少,完全是按照歌手级数,以及上一张唱片销量为准,更直白一些,你能为公司带来更多利润,公司就会越捧你。

看似和国内一样,却有本质的不同。

拿时光唱片来说,乔莉作为音乐副总监的时候,手头就有额外资源,可以自主贴补某个歌手,现在作为总经理,权限更大,无需理由,只要大笔一挥,就能给某个歌手的唱片加上50万费用。

国内其他唱片公司,也是大抵如此,从某种意义来说,歌手能拿到多少资源,捧哪个歌手,那是领导说了算。

而欧美的唱片公司,规则如法,别说音乐总监,就是总裁都没有破例的权限。

歌手的命运是真正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却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只能是按照游戏规则,在残酷而惨烈中争取自己的命运。

最后,又聊到了词曲人,国内音乐圈,词曲人的地位比歌手要高,但由于歌手自主权有限,唱片的歌曲选择权握在唱片公司手里,是以,词曲人受到反制,基本都会与一家唱片公司签约,否则就很难成就咖位。

道理很简单,唱片公司旗下歌手的唱片主打歌,会以签约词曲人的作品优先,你一个词曲小咖,不与一线唱片公司签约,就很难获得与一二线歌手合作的机会,如何升格中咖?你一个中咖,不与巨头唱片签约,几乎不可能获得与一线顶流,超一线合作的机会,又如何升格大咖?

如李睁这样的,各大唱片公司倒过来相求,那是特例中的特例,不具有复制性。

这也导致了,国内词曲人受制于唱片公司,无法达到超然的地位。

而欧美这边就不同了,词曲人与歌手一样,与唱片公司只是合作关系,拥有极大的自主权,那些成名的大中咖,地位比之唱片公司的高层丝毫不差。

有点类同影视圈的导演,本来坞的大导演,投资方都是抢着砸钱,影片的拍摄,包括演员的选择有着绝对的话语权。

地位可见一斑。

“乔女士,若是李先生有意在国际歌坛发展,唱片在欧美的发行,宣传,我可以帮着联系这边的发行商和广告公司,希望我们可以长期合作。”

约翰通过公司关系网,了解到李睁在华国非但是最当红词曲人,还是当红歌手,啤酒节上的演唱,让他想当然地认为,李睁是要进军国际歌坛。

对于约翰释放的善意,乔莉笑着点了点头。

半小时车程,环星唱片到了。

一栋20多层的写字楼,顶部竖着一个充满艺术感的图桉,正是环星唱片的标志,底色暗金,在阳光的照射下金光灿灿。

这整一栋楼都是环星唱片的办公场所,规模来说,国内五大巨头之首尼索都无法与之相比。

不奇怪,环星娱乐公司是上市公司,市值几十亿米元,旗下的环星唱片,市值不低于十亿米元,是尼索的好几倍。

李睁二人跟着约翰走进办公楼内,乘电梯到了6楼,进了一间休息室。

约翰给他们倒了两杯水,说了声rry:“公司上午的培训要到十一点结束,我们要等一等。”

这事提前就说过,乔莉正要说声没关系,李睁忽然提议道:“能不能带我们参观一下,看看培训课程的情况。”

约翰没有推迟,应了声。

随后,三人出了休息室,乘坐电梯上了9楼,约翰和门口的前台小姐打了声招呼,把李睁二人带了进去。

在一条廊道上走了一段,李睁便是看到一个教室里,几个年轻男子在上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