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开院线的目的其实是为了地产生意。
正因为他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地产、炒金、股票等生意上,对戏院经营并不上心,时日一久,权力渐渐落在一些下属的手里,叶志洺看清丽声院线这些弱点,以众筹的手法开始在丽声院线建立他发行电影的“大本营”。
从六十年代末开始,香塂的电影业就日渐繁荣,电影票房是一年比一年强。
自七十年代中旬开始,置身于电影业的人员越来越多,原来和影视业一毛钱关系都没有的人也进入到圈内抢食。
电影这碗饭,看似好吃,其实要吃起来很难。
上映之前的工作,只要有钱,做起来不会太难,可电影想要上映赚票房就有点难了,并不是什么电影都有机会在院线上映。
虽说早些年香塂的院线还流行包底费,也就是电影在上映之前,制片方要先交给院线一笔钱,类似于租影院的租金,按天计费,交了包底费、谈好影片分成,之后才是影片上映。
而包底费基本能保证院线的成本,影片分成就是纯赚。
这样看似影片要上映不难,大不了就是交包底费么,谁交不是交,可其实并非如此,香塂吃电影饭的人多,玩票、赌一把的人也不少,电影公司和院线就形成了僧多粥少的局面,电影公司得求着院线。
院线为了让自己能赚更多的钱,他们就要对影片进行甄选。
不好看、大概率票房会不佳的影片,电影公司老板不上道,女主演不满足院线方打“扑克牌”的要求等等,诸如此类都会成为影片被筛掉的理由。
有不少影片出品方都苦于自己的影片发行无门,一个个都盼望着有一个发行能力超强的“英雄”站出来,叶志洺乐善好施,急大家所急,就站出来当这个superan。
但是,自家知道自家的事,叶志洺很清楚自己没有超能力,根本没资格当这个超级英雄。可他那无处安放的善心作祟,不当这个超级英雄他都睡不着觉。
于是,他发挥了“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铁人精神,灵机一动,想了一个歪招:
他找那些已经在丽声院线排上片的出品方,和他们打着商量,“嗨,兄弟,我给你几万块钱或者在电视上替你的影片打个广告,你在片头上给我打个广告。只要在片头打上‘缤缤荣誉发行’六个字,我的钱你就赚到手了,简单吧?”
至于为什么叶志洺会把“电视上打广告”做为交换条件,并不是他在电视台有资源,而是当初缤缤时装和电视台有广告合约,签的是年约,不但有折扣,而且都是黄金时间的广告位。
合约时间还有很久,但缤缤时装已经黄了,合约已签,不登广告,广告费也得照给,叶志洺干脆就把这个资源给利用起来,把影片的广告放到电视上去播送。
出品方一听,嘿,还有这好事,这钱不赚白不赚,于是一部部影片的片头都出现“缤缤荣誉发行”六个字。
外面的人一看,吆喝,缤缤影视牛逼啊,发行能力这么强,一个个都求到叶志洺的门上,左手提着礼物,右手提着钱,嘴里吐着马屁。
还别说,叶志洺把礼物、钱和马屁都照单全收,可也的确办成了事,把不少本来进不了丽声院线的片子给送了进去上映。
至于是怎么办成的,南易虽然没让人去调查,可也大致能想明白。
院线负责影片甄选的人是发行经理,只要搞定这个人,影片要送进院线就容易了。
另外院线对自己旗下电影公司的影片是直接绿灯,丽声院线其实是由一家家影院联合而成,是一个松散的组织,没有股东的说法。
赚的钱也不是按照股份分成,谁的影院赚的钱就是谁的,不用和大家分。
这样,就存在一个漏洞,叶志洺可以找一个影院最少,赚钱不多的影院老板搞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