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太知道了,也深信其他人也知道,所以他才主动提出去解围。
因为他根本不是想要去解围,而是要用去解围,用离开坚固拥有坚固堡垒的山区这件事,去吓唬下面的军官,让他们主动提出撤退到君士坦丁堡的事。
这样巴达斯.斯科莱鲁才有名义继续掌握军队,也不背负多少丢失小亚细亚的责任,到了君士坦丁堡也仍然能依靠军队保住荣华富贵和性命。
结果,他完全没想到,被寄予希望的巴达斯.福卡斯和约翰.科穆宁立刻就举双手赞成了,好像一点也不怕下山去决战。
同时,大量的基层军官和士兵也赞成出击。
因为他们的家人和土地都在小亚细亚,要是退到君士坦丁堡去了,他们倒是安全了,但家人无疑要成为东方魔鬼的奴隶,因此都不赞成撤退。
万般无奈中,巴达斯.斯科莱鲁被所有人架在火上烤着,带着几乎送葬的预感和怨气,率领拜占庭军主力,超过八万的小亚细亚军团,主动下山出击。
七月二十二,双方在麦特罗波尔城(安卡拉)西北二十里处展开决战。
拜占庭军占据主动,从三面进攻,张贤太率诸国联军五万,将从中土赶来的两万余精兵遮掩起来,没让拜占庭军看到旗号。
七月二十四,拜占庭军攻击周军左翼,成功击退驻扎在此的曹、徐、齐三国藩军一万五千,控制了左翼的河流。
七月二十八,拜占庭精锐,由尼基弗鲁斯一世亲自组建的善战军四千步骑,在左翼再次击败主要由亚美尼亚人和组成的中山国近卫军六千人。
这是一场击溃式的大胜仗,中山藩军损失超过两千人,善战军甚至差点缴获了由大周皇帝赐给中山女王郭婤儿的银日垂金穗大纛。
这两场胜利,彻底鼓舞了拜占庭军的士气,也充分证明,由尼基弗鲁斯二世和约翰一世两代军事家帝王不断完善的拜占庭小亚细亚军团,战斗力是非常强的。
至少在约翰一世去世十一年后今天,小亚细亚军队还保持了相当的战斗力。
不过紧接着,巴达斯.斯科莱鲁以主力四万人猛攻周军右路的战斗,就进行的很不顺利了。
张贤太耍了个手段,他把战斗力相对低一些的卫、金、郑、赵等国藩军安排在中军掩护从朝廷来的精兵。
他自己的蜀藩精兵则和战斗力较强的安藩、宋藩精兵共计两万五千守在右路。
这是一场硬碰硬的大战,双方在右路三个制高点来回争夺,战斗从七月二十八一直打到八月初六,足足十天,拜占庭军始终不能打垮周军。
此时,张贤太假装失误,让拜占庭的侦察兵发现了中军大营的蜀藩和安藩大纛。
巴达斯.斯科莱鲁顿时‘恍然大悟’,原来周军的主力在右路啊!
于是,接下来几天,拜占庭军除了发动一次猛攻以外,其余都是雷声大雨点小。
巴达斯.斯科莱鲁暗中将主力集中到了中军。
这里是一块开阔的平原,非常适合大兵团和骑兵作战,左右两翼的驻军则像两支大鳌一样保护着中军,随时准备中军被攻击后,两翼就能包夹来援。
但此时,巴达斯.斯科莱鲁觉得他已经击垮了周军的左翼,右翼也被打的几乎不敢主动出击,而周军中军则是由二线部队伪装的,简直就是天赐良机。
八月十五,凌晨。
巴达斯.斯科莱鲁早就打听到这是周军的重要节日,又从远处侦查到了周军大多数营地都有欢聚的现象和声音传出,于是决定在凌晨发动总攻。
周军大营,没有多少灯光,但从偏斜的月亮洒下的点点月光来看,大军早就已经整装完毕。
皇太子、敦煌郡王张能堃身上穿着金色扎甲,手持一杆装饰异常华丽的步槊,腰间长横刀更是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