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养殖(2 / 2)

殖没有经验,只不过是参考了后世的经验罢了,在一些防疫,饲料等方面都需要像古老头这样的专家,大家互惠互利,何乐而不为呢,就这样,养殖场交到了古老头手中,并找来了一些知识青年们,让他们跟着学习。

“你们啊,好好跟着学,别觉得成了养猪的不如那些进了厂的,告诉你们,这可是大学问,学会了以后,哪怕以后回到老家,你们以后如果有机会,自己建个养殖场,养猪,那不比进工厂赚钱少。”王洛语重心长的跟他们说到。

主要是一些知识青年转不过弯来,认为养猪没出息,丢面子,不认真对待,难道还告诉你,刘家四兄弟和泰国的科大富裕的在全世界都排的的上号的?

养殖场就这样交给了他们,严格按照科学指导养殖,大家估计半年后就能实现猪肉自由了。

其他的他还建立了蛋鸡,肉鸡养殖场,并根据古老头的要求,结合后世,弄了一个孵化,养殖,科研于一体的综合型大型养殖基地,俩月后,蛋鸡开始大规模产蛋,在满足工厂职工需求的情况下,大规模向外销售,弄得213厂附近现在都变成了一个热闹的小城镇了,各种农用机械,建设机械,食品机械,再加上家禽养殖,周围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供销社开着卡车,排着队来拉鸡蛋。

王洛把养殖经验收集起来,订成小册子,交给了上级部门,农业部派人过来参观后,认为大有搞头,把这些经验印成书籍,发给各个地方,在保证自身粮食需求外,结合当地物产,发展养殖业。

这也变相的让老百姓吃的起肉,不再为一点点荤腥而焦头烂额的,农业部单独表彰了王洛,并发给了5000块钱的奖金,肯定了他的贡献,弄得第五机部对王洛怨声载道,发电报提醒他,别忘了本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