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开口道,“贤弟,我和蟠哥儿商量了一番,既然你身上担着疏通河道的差事。
不如以第二批八宝酒为条件,诱使那十几家帮你打通朝堂上的关系。
甚至只要贤弟愿意,送他们每家一百斤八宝酒,这些家伙肯定愿意帮贤弟把整个京畿的河道都梳理一遍。”
石仲魁却摇摇头。
送酒倒没问题,那十几家勋贵得到之后,肯定也是自己窖藏起来慢慢喝,或者卖去江南。
而且江南那么大,一千几百斤药酒分散下去,根本激不起任何浪花。
甚至仅仅金陵或者扬州一地都能轻易吃下这些酒。
既然是消耗品,那么卖多少不是重点,重点在如何维持好口碑。
只要大家觉得物有所值,不仅会买,还会不断消耗。
更别说要是卖给秦淮河上的几十、上百艘花船,可能都不够一个月的消耗。
可自己亲自主持河道的事,肯定比让别人全包下,获得的功德更多。
“这样,你们帮我传话给那十几家勋贵府,只要他们帮我拉来一个官员上书朝廷,陈述疏通河道的好处,我就送他们10斤八宝酒。”
按照8两银子一两酒来算,10斤等于800两银子。
这哪里是送酒,根本就是用银子压人。
贾琏和薛蟠一算,有些担忧的说道,“这么一来,可能会有上百,甚至两三百个官员上书,贤弟就不担心被皇家忌惮?”
石仲魁却笑着摇摇头,“事关兵权、官员升迁和谁进内阁这等事,支持的官员过多,确实反而是坏事。
但支持疏通河道的人越多,表面上说明太上皇有先见之明。
但事实上,大家心里明白,他们上书支持,不过是被银子收买了而已。
否则之前为什么不上书?”
贾琏和薛蟠想了想,不由点点头。
石仲魁继续说道,“这事陛下不仅不会反对,反而会极力促成。因为这才很大程度上表明,太上皇的权威远不如银子重要。
甚至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说明,朝臣在心里其实并不支持太上皇,明白没?”
这下贾琏和薛蟠对石仲魁佩服的五体投地。
消息很快传到十几个勋贵家中,有人大概也想到太上皇,却又舍不得8千两银子的一百斤药酒。
所以顾忌重重的犹豫起来。
但有人哪里管那么多,甚至一些表明光鲜,内里却早已亏空的勋贵,那叫一个积极。
仅仅三天时间,至少有七八十个京官上书。
甚至一些子嗣不多的三四品官,在喝了八宝酒后,都开始上书。
不过这些人上书的内容,就委婉多了。
重点只谈雨季即将来临,万一水漫京畿那损失可就大了。
石仲魁趁机上了一道,清理护城河的折子。
而这份折子果然像是踩中一些人的尾巴一样,开始担心,然后四处打点。
但这些人此时上纵下跳的越欢快,等于把自己暴露的越快。
石仲魁很快从日游神嘴里得知,那些当护城河是藏尸地的人,除了地痞争夺地盘、个人仇杀、生意上的恩怨和赌坊青楼外,还包括衙役和一些官吏。
石仲魁不是包青天,没工夫去管这些冤案。
更何况一些冤死鬼,至少死了十年以上,此时把案子翻出来,甚至连凶手都找不到了。
既然有了目标一开始他的目标是放在官员身上,但查来查去,却发现没人上书反对河道的事。
至于一些小吏,在石仲魁根本不在乎。
所以他的目光很快放在一伙专门靠京城水系讨生活的青皮头上。
这些人绝大部分只是为了吃饭,但手段却真的够狠毒。
而且只要河道不是淤塞到无法通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