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梦千年(二)(2 / 3)

春秋煮酒 对韭当割 262 字 2022-10-15

在父亲出门之后都要回到被窝睡上一个回笼觉,治家不是很严的曹母也就宠溺地由着他。

见过了父亲,吃罢了午饭,曹沫依旧没有叫人跟随,一个人牵了匹瘦马出了门,这是这三天以来他做的最多的事,他要好好看看这块土地。

曹庆之和曹母也没有阻拦,只是叮嘱了几句,由着他去。

三天前,儿子从鸡鸣寺还愿回来,突然生了一场大病,

曹家上上下下十几口人看着在床上昏迷不醒额头直倒冷汗的曹沫心急如焚,太安城里里外外的名医皆是摇着头从曹家出来,

甚至宫中太医院的那位素有刘妙手的刘太医在把过脉之后,同样是皱着眉头叹着气离开的。

几位多次拉拢曹庆之未果的京中大官在得知这一消息后,连夜请了一位黄冠道士过去,向来是铁面无私的曹侍郎竟然破天荒承下了这份好意。

那位身着怪异星图样式袍子的老道士当着曹家上上下下几十人的面对曹沫掐了一个诀,当晚,原本面色苍白、气若游丝几乎就快要一命呜呼的曹家独子便安稳了下来。

至此以后,舐犊情深的曹侍郎便对家里的这位独子不再那般严格,由着他去出门静心。

曹沫走在大街上,头像拨浪鼓一般向四周看去,入眼的一景一物皆是那般熟悉。

那匹瘦马跟在他身后,偶尔打一个响鼻,马蹄声与周围不绝于耳的吆喝声融在一起,一人一马就这样旁若无人地向城外走去。

这三天来,曹沫每天吃过早饭都牵着马在太安城周围漫无目的地溜达,有时出去半天便早早折身返回,有时直到月色高挂才回家。

看着太安城内熟悉的一草一木,曹沫感觉脑海中有些很重要的记忆在逐渐消逝。

起先的几天,还能想起一些片段,记得几个似乎很重要的名字,可是后来,不仅那些记忆碎片开始在脑海中模糊起来,那些为了防止忘记而故意写在纸筏上的名字也越来越陌生。

颜渊……南…嘉鱼……谢崇……袁芜蘅………………朱子真、扶翼

……

夕阳逐渐落下地平线,那缕昏黄的阳光打在太安城城门楼的飞檐上,曹沫迎着那半个略显红润的落日,将那张从怀中取出的信筏高高举起,仰着头读上面那些陌生的名字。

那匹枣红瘦马立在边上,偶尔抬起头来远望,但是大多数时间都是在低头啃食嫩草尖。

远处城门楼上的暮鼓第一声响起,城外劳作的农人开始三三两两荷锄而归,

曹沫在暮色中牵马归城,那匹性格温顺的枣红瘦马紧紧跟在它的主人身后,蹄子落在那些浅草中,似乎是察觉到小主人的失落,它的蹄子落地异常轻盈,每一步都尽量落在草叶上。

夕阳整个落下,曹沫感觉自己彻底忘记了许多东西,一些很重要的东西。

这一年,曹沫十三岁。

太安城,大姜王朝的京畿重地,既不会有西北边塞的蛮族铁蹄侵扰,又遇不上江淮地区的旱涝天灾,生在这儿的人日子过得总是要比别处安稳富庶,

而投胎在官宦之家的曹沫自然也不例外,日子过得甚至比大多数人都要更加风生水起。

在曹庆之三十九岁这一年,这位在户部二把手的位置上勤勤恳恳待了六年的曹侍郎,终于右迁接手了户部尚书一职,从此曹家在太安城中的地位更是水涨船高。

早些年还算人来人往的曹家宅子,在这之后更加门庭若市。

在太安城二等纨绔中特立独行的曹沫也就自然而然地荣升进了太安城一等纨绔行列,可是不知为何,这位本应该像其他公子哥一样吃喝玩乐的尚书大人独子,不仅没有风流韵事傍身,还越发地深居简出、爱惜羽翼。

这一年,曹沫十八岁。

边关连年传来捷报,北边那个蛮横的老邻居又往北迁徙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