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古文解析: 缪刺论篇第六十三(4 / 6)

,刺去瘀血,足阳明中趾爪甲上的大痏,以及手大指次指爪甲上各刺一痏,立刻就能痊愈,左病取右,右病取左。

邪气侵犯手足少阴、太阴、足阳明之络,这五条络脉都会在耳中会合,向上联络左角。如果五条络脉都衰竭了,就会使人全身经脉都跳动,而形体却没有知觉,其状如尸,也有人称之为尸厥。可刺其足大趾内侧爪甲上距离顶端如韭菜叶宽的地方,然后刺足心,再刺足中趾爪上各一痏,然后刺手大指内侧距离顶端如韭菜叶宽的地方,然后刺手心主经,以及手少阴经锐骨之端各一痏,立刻就能痊愈,不愈的,用竹管吹病人两耳,剃其左角的头发一寸见方,烧后研末用美酒冲服,不能饮酒的灌入,立刻就能痊愈。

大凡针刺的次数,要先观察经脉,切按以了解虚实情况而进行调治。不调的就用经刺法,有疼痛而经脉没有病变的就用缪刺法,还要观察皮部有血络的都要全部取尽。这就是缪刺的方法。

二、

以下是一篇用周易哲学思想深度解析《素问·缪刺论》的文章:

《周易哲学视角下的<素问·缪刺论>深度解析》

《素问·缪刺论》是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的重要篇章,它阐述了一种独特的针刺疗法——缪刺。而周易哲学作为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蕴含着深刻的宇宙观和方法论。将两者相结合,我们可以从更深层次上理解和解读缪刺论的内涵与意义。

在周易哲学中,阴阳是最基本的概念之一。阴阳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构成了宇宙万物的变化与发展。缪刺论中所体现的针刺疗法,也与阴阳的平衡与调节息息相关。缪刺之法,旨在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以达到恢复阴阳平衡的目的。这种对阴阳平衡的追求,反映了周易哲学中“一阴一阳之谓道”的理念。

同时,周易哲学强调变易与恒常的统一。宇宙万物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但其中又存在着一定的规律和恒常性。缪刺论中的针刺疗法,正是根据人体气血运行的变化规律,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它并非盲目地进行刺激,而是依据病情的变化,灵活调整针刺的部位和方法。这种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在周易哲学中有着深刻的体现。

周易哲学还注重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宇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缪刺论中,人体被视为一个整体,而缪刺所针对的不仅仅是局部的病症,更是通过调节整体的气血运行来达到治疗的效果。这与周易哲学中“天人合一”的思想相契合,强调人体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紧密联系。

在缪刺论中,我们可以看到对经络系统的深入理解和运用。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它们相互连接,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周易哲学中的象数思维,为我们理解经络系统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通过对经络的象数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经络的运行规律和特点,从而更精准地进行缪刺治疗。

此外,周易哲学中的“时”的概念也在缪刺论中有所体现。不同的季节、时辰,人体的气血运行状态会有所不同。缪刺论强调根据不同的时间因素,选择合适的针刺时机和方法。这体现了周易哲学中对时间变化的重视,以及对时机把握的重要性。

缪刺论中的一些具体操作和原则,也可以从周易哲学中找到相应的解释。比如,缪刺所选取的穴位往往是与病变部位相对应的经络上的穴位,这与周易哲学中“同气相求”的原理相符合。同时,缪刺论中对针刺深度、留针时间等的规定,也体现了周易哲学中对适度和平衡的追求。

从周易哲学的角度来看,缪刺论不仅仅是一种针刺疗法,更是一种对生命、对宇宙的深刻洞察和理解。它将人体与自然、阴阳与气血、整体与部分等诸多因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套独特而精妙的治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