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人,枷了吃打的人,这种颠倒黑白的做法让人啼笑皆非,生动地刻画出李逵的鲁莽和天真。
经典诗句:此回中有诗句“牧民县令每猖狂,自幼先生教不良”,表达了对寿张县令这类官员的批判和讽刺。
经典典故:本回中燕青智扑擎天柱的情节可能借鉴了古代相扑比赛的一些元素和传统。相扑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这种竞技活动在民间广泛流传,作者通过描写燕青与任原的相扑比赛,展现了古代相扑的魅力和梁山好汉的英勇。不过这里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典故,而是对一种传统文化活动的文学呈现。
二、《周易智慧在〈水浒传〉第 74 回中的体现与解读》
《水浒传》第 74 回“燕青智扑擎天柱,李逵寿张乔坐衙”这一情节,充满了戏剧性与冲突性,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内涵,而以周易哲学的视角来深度解析,更能揭示出其深层次的意义。
燕青智扑擎天柱这一情节,展现了燕青的智谋与勇气。燕青在这场较量中,并非仅仅依靠武力,而是运用智慧,巧妙地洞察了对手的弱点,最终取得胜利。这与周易中“变易”的思想相契合。在面对强大的对手时,燕青能够灵活应变,根据形势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策略,以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同时,燕青的智谋也体现了周易中“知几”的观念。“几”是事物变化的先兆,燕青能够敏锐地察觉到对手的细微变化,从而抓住时机,给予致命一击。这种对时机的把握,也是周易哲学所强调的重要品质。
而擎天柱作为燕青的对手,他的强大与自信,也反映了周易中“刚”的一面。他代表着一种强大的力量和坚定的信念,但最终却败在了燕青的智谋之下,这也说明了在面对变化时,过于刚强而不知变通,往往会导致失败。
李逵寿张乔坐衙这一情节,则充满了荒诞与讽刺。李逵本是一个鲁莽之人,却在寿张县扮演起了县官的角色。他的行为完全违背了常理,却又充满了戏剧性。这与周易中“不易”的思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易”强调的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李逵的行为则打破了这些常规,展现了一种无序和混乱的状态。
然而,在这种荒诞的背后,却也蕴含着深刻的寓意。李逵的行为,实际上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讽刺。真正的县官不作为,而李逵这个毫无法律知识的人却能坐上县衙断案,这反映出社会秩序的混乱和百姓的无奈。同时,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在特定的环境下,人们可能会做出一些违背常理的行为。
此外,李逵在寿张县的所作所为,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对“道”的探索。“道”是周易哲学中的核心概念,它代表宇宙万物的本原和规律。李逵的行为虽然看似荒诞,但实际上也是他对“道”的一种体验和感悟。他在这种无序和混乱中,寻找着自己的存在意义和价值。
从整体来看,《水浒传》第 74 回通过燕青智扑擎天柱和李逵寿张乔坐衙这两个情节,展现了周易哲学中“变易”“不易”“知几”等观念的相互交织和冲突。在燕青与擎天柱的较量中,我们看到了变化与应对变化的智慧;在李逵的荒诞行为中,我们感受到了不易与打破常规的冲击。这些情节不仅丰富了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更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和哲学内涵。
同时,这一回也反映了周易哲学中“阴阳”的观念。燕青与擎天柱的较量,以及李逵的行为,都可以看作是阴阳两种力量的相互作用。燕青的智谋代表着阴柔之力,而擎天柱的刚强则代表着阳刚之力;李逵的荒诞行为则是一种阴阳失衡的表现。这种阴阳的相互作用和变化,贯穿于整个小说的情节之中,推动着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命运。
在燕青智扑擎天柱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周易哲学中“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