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
“谋财致命凶心重,放火屠城恶行多。忽地寻思念头起,五台山上礼弥陀。”这是对鲁智深过往行为的一种描述,也为他在五台山参禅的情节做了铺垫。
“当风雁影翻,东阙不团圆。只眼功劳足,双林福寿全。”“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这是智真长老分别送给宋江和鲁智深的偈语,充满了禅机和对未来的暗示。
中心思想:这一回通过宋江等人在五台山参禅以及燕青在双林镇遇故的情节,一方面展现了梁山好汉们在经历了征战杀伐之后,对未来的迷茫以及对命运的探寻;另一方面也暗示了他们虽然立下战功,但未来的道路依然充满了不确定性。同时,燕青与许贯忠的相遇以及许贯忠对宋江的劝告,也反映出当时社会中不同人对朝廷的不同看法,以及江湖与朝廷之间的复杂关系。
二、《周易哲学视角下的〈五台山宋江参禅 双林镇燕青遇故〉解析》
《水浒传》第 90 回“五台山宋江参禅 双林镇燕青遇故”,犹如一幅意蕴深远的画卷,展现出人性的复杂与命运的无常。而通过周易哲学的视角来审视这一回的故事,更能揭示出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与玄妙之处。
继续阅读!
在周易哲学中,阴阳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是宇宙万物的根本规律。宋江带领梁山好汉们平定辽国,班师回朝途中的经历,恰如阴阳的变幻与交织。他们在战场上的胜利,是阳刚之力的展现;而在五台山参禅时的迷茫与思索,则体现了阴柔之态的内省。
宋江作为梁山好汉的领袖,他的内心始终充满了对忠义的追求与对未来的迷茫。在五台山,他向智真长老求问前程,智真长老所赠的四句偈语“当风雁影翻,东阙不团圆。只眼功劳足,双林福寿全”,如同命运的预言,蕴含着阴阳平衡的智慧。“当风雁影翻”暗示着世事的无常与变幻,正如宋江等人在江湖中的起伏;“东阙不团圆”则预示着他们在朝廷中的命运并非一帆风顺,难以达成完美的团圆;“只眼功劳足”提醒着宋江,他的功绩并非全面,而是有所偏颇;而“双林福寿全”则给予了一丝希望,暗示着在某种未知的境遇中,他们或许能找到内心的安宁与幸福。
鲁智深的四句偈语“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同样充满了周易的哲理。“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展示了命运的安排与因果的循环,如同阴阳的交替;“听潮而圆,见信而寂”则预示着鲁智深的归宿,他在听潮之时达到圆满,在见信之时走向寂静,这是他生命历程中阴阳平衡的必然结果。
智真长老在这一回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如同一位洞悉天机的智者。他的坐禅入定与讲法参禅,是对阴阳之道的领悟与传授。他以禅的智慧引导宋江等人去理解命运的起伏与无常,让他们在迷茫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与答案。
燕青在双林镇的遇故,也是这一回中的一个重要情节。燕青与许贯忠的相遇,仿佛是命运的安排。许贯忠的出现,代表着另一种生活态度与选择。他的隐居与超脱,与宋江等人的江湖生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燕青跟随许贯忠而去,也体现了他在命运转折之际的抉择,是对阴阳平衡的一种追寻。
在周易哲学中,变化是永恒的主题。宋江等人在这一回中的经历,正是命运变化的写照。他们从战场上的英勇厮杀,到五台山的参禅思索,再到双林镇的相遇别离,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变化与转折。这种变化既反映了外部世界的不可预测性,也体现了人性在面对命运时的无奈与挣扎。
同时,这一回也揭示了命运的复杂性与多面性。宋江等人的命运并非单一的轨迹,而是充满了各种可能性与变数。他们在追求忠义的道路上,不断地面临选择与挑战,而每一个选择都可能导致不同的结果。这种命运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