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大婚(1)(2 / 3)

汉界一般很少往来。

见自己师傅总算在将军府住下了,宁儿终于松了口气,她可不想在半夜拿凉水洗手了。

苏先生僵持了一个冬天的咳疾,终于在到将军府的第十天好了。

在院子里闷了十天的苏先生闲来无聊,见府上之人忙忙碌碌的都在为婚事做准备。他干脆就天天跑到杜若鸿那里给他把脉调养身体,扬言要让杜若鸿三年抱俩。

杜若鸿哭笑不得的,一时竟不知自己该作何反应。

这些事也在杜若鹄时不时和江念初来往的信中传到了江念初的耳朵里,这些琐琐碎碎的事情成了温暖江念初一生的记忆。

杜若鹄那日回去并没有把江念初的原话全告诉自己的兄长,她认为有些事情开卷是无益的,感情的事情还是要真的经历过自己去体会才是真的。

就好像江念初说的那样,曾经没有时间去考虑感情,但以后谁也说不准。杜若鹄相信自己的兄长那么优秀,足够能得到江念初的喜欢。

就在两府都为了这场婚事准备的时候,边境和谈的参与者和日子也定了下来。

时间定在了四月二十。

西北这面由刺史做正“宾”,这个官称主要负责处理边疆地区的民族事务,杜安国做副宾,协助京城来的使团参与此次和谈事宜。

京城那面由礼部尚书带队,鸿胪寺卿率少卿二人、主簿、录事、司仪各一人,来西北商谈两国后续事项。

西北这面本就专门设置主管大楚与其他国家往来的信所,只是因为常年打仗这信所名存实亡,如今两国建交之后信所必定会重新启用。

信所的主官称为大行人,领正四品官职,下还设有两名小行人,从四品官职,另设主簿、录事若干。如此一来出现这么多职务的空缺,便被西北官场盯上了。

一时间西北暗流涌动,关系人脉网在这时就起了重要的作用。

京城中的圣旨在4月底送来了西北。

一共三道圣旨,两道和镇国侯府有关。一封封镇国侯独子杜若鸿成世子位,完婚后即日赴京进六部学习。一封是赐婚圣旨,杜若鹄嗤笑皇家贯会做这些面子工程。

而众人关注了两月有余的信所官职也中有了定论,巡抚江淮改任大行人,提上了一个知府任小行人,其余主簿录事自行选拔。

真正让人吃惊的是另外一个小行人人选,竟是和余年一起来西北的秦国公府四公子秦安。

这一切似乎是意料之中,却又出人意料。

江淮的继室小秦氏当年毕竟是秦安的准未婚妻,因出了意外被江淮所救坏了名声而嫁给江淮,如今前未婚夫成了现任夫婿的下属,西北官场上不乏有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想去看看秦国公府的热闹。

杜若鹄早就猜到秦安进军营不过是镀镀金,有了军功之后再另谋高位,却没想到他会留在西北。

至于余年等其他在此次战役中立功的将领,原地待命,负责保护使团一行的安全。等跟随使团回京城中后,再另行封赏。

所以虽然现在边境已无战事,余年也无法回到将军府。

这三道圣旨传到西北,各家各有心思就是后话了,反正这一切和杜若鹄无关,杜若鹄只想好好的帮兄长办完这个婚事。

五月初五,宜嫁娶。

忙忙碌碌之中,终于迎来了杜若鸿和江念初的婚期。一大清早杜若鸿就喜气洋洋的穿好喜服等着,赵青和余年特地给所在的军队告了假,回来跟着杜若鸿去江府迎亲。

杜安国也提前一天回到了将军府,来见证儿子成家立业这个大事。

因着江淮刚升任大行人,掌管一方的外事,是一个极其吃香的职务,所以来巴结他的人也很多。所以这个亲事成了整个西北都瞩目的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