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平王东迁,东周的开始(2 / 4)

提升。

在周宣王的统治下,西周出现了短暂的中兴局面。然而,周宣王晚年却变得刚愎自用,不听从大臣的劝谏。他频繁对外用兵,结果屡战屡败,大大削弱了西周的实力。同时,他还干涉鲁国的内政,废黜了鲁国的君主鲁懿公,立鲁懿公的弟弟鲁孝公为君。这一行为引起了诸侯们的不满,他们开始对周王室的权威产生了怀疑。

就在西周的统治摇摇欲坠之际,周幽王登上了王位。周幽王是一个昏庸无道的君主,他整日沉湎于酒色之中,不理朝政。他宠爱一个名叫褒姒的女子,为了博她一笑,不惜想尽各种办法。最终,周幽王上演了烽火戏诸侯的闹剧,失去了诸侯们的信任。

与此同时,西周的外部形势也日益严峻。周幽王废黜了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立褒姒为王后,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申氏的父亲申侯对周幽王的做法十分不满,他联合缯国和犬戎,共同攻打西周。周幽王急忙下令点燃烽火,向诸侯们求救,但诸侯们以为周幽王又在戏弄他们,没有一个人前来救援。最终,犬戎军队攻破了西周的都城镐京,周幽王和伯服在乱军中被杀,褒姒也被犬戎抢走。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二、平王东迁的背景

西周的京城被犬戎洗劫一空,宫殿被烧毁,财物被掠夺,百姓流离失所。申侯等人在拥立宜臼为王,即周平王。周平王即位后,面临着极其严峻的形势。

犬戎虽然暂时撤退,但随时可能再次来袭。镐京已经残破不堪,无法继续作为国都。城市的防御设施被破坏殆尽,城墙倒塌,城门破碎。宫殿被烧毁,昔日的辉煌化为一片废墟。百姓们生活在恐惧之中,他们担心犬戎的再次入侵,纷纷逃离镐京。

而周平王的王位也并不稳固。他的父亲周幽王的昏庸无道让诸侯们对周王室失去了信任。一些诸侯甚至对周平王的继位表示怀疑,认为他是在申侯的支持下篡位。此外,周平王还面临着其他宗室子弟的竞争,他们也渴望登上王位,恢复西周的辉煌。

在这种情况下,周平王决定将都城从镐京迁到洛邑。洛邑地处中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它位于黄河以南,洛水之滨,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洛邑周围有许多诸侯国,如晋、郑、卫等,可以得到他们的保护。同时,洛邑也是周公旦营建的东都,有着较为完善的城市设施和政治基础。

周平王深知,东迁是一项重大的决策,需要得到诸侯们的支持和帮助。他派遣使者前往各诸侯国,向他们说明东迁的原因和必要性,并请求他们的支持。诸侯们对于周平王的东迁计划态度不一。一些实力较强的诸侯国,如晋、郑、卫等,看到了东迁带来的机会,他们认为可以通过支持周平王东迁,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提高自己在诸侯中的地位。因此,他们纷纷表示愿意出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而一些弱小的诸侯国则担心东迁会带来更多的战乱和不稳定,他们对东迁持观望态度。

三、平王东迁的过程

周平王决定东迁后,开始积极筹备。他首先任命了一批官员,负责组织和协调东迁的各项事宜。这些官员们忙碌地筹备着物资、安排人员,确保东迁的顺利进行。

周平王派遣使者前往各诸侯国,再次向他们说明东迁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并请求他们尽快出兵护送。诸侯们接到使者的请求后,开始积极准备。晋、郑、卫等国纷纷集结军队,准备出发。

在诸侯们的支持下,周平王率领着王室成员、官员和百姓,浩浩荡荡地向洛邑进发。一路上,他们历经艰辛。自然环境恶劣,道路崎岖不平,他们要穿越山脉、河流和荒野。天气也变幻无常,时而烈日炎炎,时而暴雨倾盆。百姓们疲惫不堪,但他们心中充满了对新家园的期待,依然坚定地前行。

除了自然环境的挑战,他们还要防范犬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