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在自己手中。
亲政后的嬴政,犹如脱缰的骏马,开始全力推动秦国的统一大业。他深知,要实现统一六国的目标,必须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战略方针。经过深思熟虑,他采纳了“远交近攻”的策略。
这一策略的核心思想是,先与距离较远的齐国、燕国等国保持友好关系,避免多线作战,分散兵力。同时,集中优势兵力,逐一击破邻近的韩、赵、魏三国。这一策略体现了嬴政的深谋远虑和高超的政治智慧。
公元前 230 年,秦国的大军如雷霆万钧之势,迅速攻灭了韩国。这是秦国统一六国的第一场重大胜利,为后续的军事行动打开了局面。
两年后的公元前 228 年,秦国的铁骑再次席卷而来,赵国在强大的秦军面前不堪一击,最终被秦国所灭。
公元前 225 年,魏国也未能逃脱被秦国吞并的命运。秦国的军队运用巧妙的战术,水淹大梁,迫使魏国投降。
公元前 223 年,楚国成为了秦国的下一个目标。楚国地大物博,兵力雄厚,是秦国统一道路上最难啃的一块骨头。但在嬴政的坚定决心和秦军的英勇作战下,楚国最终也被纳入了秦国的版图。
继续阅读
公元前 222 年,燕国在秦国的强大压力下,土崩瓦解。
公元前 221 年,齐国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选择了不战而降。至此,历经十年的艰苦征战,秦始皇嬴政终于实现了统一六国的伟大梦想,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达数百年的战乱局面,建立了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三、秦始皇称帝与封建帝制的建立
当秦始皇嬴政站在胜利的巅峰,俯瞰着自己统一的辽阔疆土时,他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重大课题:如何有效地治理这个前所未有的庞大国家?在经过一番深入的思考和权衡之后,嬴政做出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决定——称帝,建立封建帝制。
公元前 221 年,在咸阳这座宏伟的都城,秦始皇举行了一场盛大而庄严的称帝仪式。他以无比的自信和豪迈,自称“始皇帝”,寓意着自己开创的帝业将千秋万代,永垂不朽。他坚信自己的功绩超越了远古的三皇五帝,“皇帝”这一称号不仅彰显了他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更象征着他对国家拥有绝对的统治权。
随着秦始皇称帝,封建帝制正式登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改革。
在政治方面,秦始皇坚决地废除了分封制,推行郡县制。他将全国划分为三十六郡,郡下再设县。这种行政区划的创新,打破了以往诸侯国各自为政的局面,使得中央政府的权力能够直接延伸到地方的每一个角落。郡县的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且不得世袭,从而确保了皇帝对地方政权的绝对控制。
为了确保封建帝制的稳定运行,秦始皇还精心构建了一套严密的官僚体系。在中央,设立了三公九卿制度。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九卿则分别掌管宗庙礼仪、宫廷警卫、外交事务、皇室财政等重要部门。地方上的郡县也设立了相应的官员,形成了一个层级分明、职责明确的管理架构。
在经济领域,秦始皇推行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政策。他下令统一度量衡,制定了全国统一的长度、容量和重量标准。这一举措极大地便利了商品的交换和贸易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统一货币是秦始皇经济改革的又一重要举措。他以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作为全国通用货币,禁止了其他各国货币的流通。这一政策规范了金融秩序,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车同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