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打秋风。
他已是嫡支几房里辈分最高年纪最长者,他自己不顾脸面,旁人却是顾的,且嫡支多有身家,总要百两银子才好请人走。
几房走下来,九太爷也得了两三千银子,他原想逼着沈琳带银子去云南照顾沈琭,但又怕沈琳不听话,半路卷了银子跑了,竟也顾不得身子骨不好,亲自拿着银子带着沈琳往云南去了,扔下沈琭十六岁的儿子小大哥顶门立户,靠族里的祭田过活。
此举也是让族人十分无语了。
此乃后话不提。
再说这边京郊,沈涟、沈理刚送走了沈珠二人,那边出城路上又哭哭啼啼来了一行人,多是披麻戴孝,一片白衣,远看着就像发丧,实则却是又一拨官差押了贺家流放人犯上路。
这一行多是妇孺,小脚伶仃,行得慢,才与沈珠那批同时出衙却落在后面。
贺南盛、北盛家小从松江押送,这里只有贺东盛家家小,以及贺北盛本人。
沈理沈涟懒怠再见,正欲登车而去,那边却有人招呼道“沈学士。”
沈理回身,只见一身着七品官服的青年官员正在行礼。
沈理还礼问道“崔大人这是?”
这人正是那日相帮贺老太太的御史崔辰。
崔御史向贺家那边一指,道“相送朋友。”
沈理几不可察的皱了皱眉,但两人不过点头之交,便不多言,淡淡道“崔大人请便。”
崔御史却在他即将登车时又问道“沈学士可听闻昨日都察院门前之事?”
沈理沉下脸来,直看着崔御史,并不回话。
崔御史指着遥遥而来的贺家人道“贺家太淑人在都察院门前吞金自尽,欲求个公道。听闻,贺淑人也在抄家那日亡故了。”
说话间贺家人已经走近,崔御史略一拱手,径自朝那边走去。
押送的官差领头者见着位七品官服的,忙过来行礼,崔御史表示要相送贺家人,虽没给红封打赏,官差却也不乐意得罪正经官员,便也放行。
这官差扭过头来,方见着沈涟,因是熟面孔,忙又过来笑着问好,没意外的得了沈涟一个“喝杯暖茶”的封儿,心情才好转。
那边崔御史已同贺北盛说上了话,自报家门后,告知贺北盛那日贺太淑人临终时他在跟前。
“我敬仰老人家刚烈,又知老人家放心不下你,这才冒昧前来相送,望你珍重。”崔御史如是说,又压低声音道,“皇上左不过这一年就要大婚,待有龙子,总要大赦天下……”
贺北盛确实如贺老太太所料,在得知两位兄长赴死而保下自己后,根本不想独活。直到贺五姑娘将贺老太太临终遗言带给了他,他这才将复仇放在了首位,不再轻生。
此刻听了崔御史所说,恍惚间想起,长兄贺东盛也曾说过类似的话,但却是说的二哥怕要被流放,待得大赦回还……
贺北盛一时悲从中来,只想大喊大叫宣泄心中忿恨,抬眼正看见沈家人站在不远处,似在和官差交谈,他不禁想到是否沈家欲买通官差想害他贺家人。
一思及此,贺北盛不由厉声喝道“姓沈的,杀人不过头点地,如今你们害我贺家到如此田地,还待怎样?!不折磨死我们不肯罢休吗?!”
崔御史不由愕然,转头去看沈涟沈理,见差役与他二人站在一处,心下也有了同样猜测,目光锋利如刀。
沈理眉头拧得越发紧了,虽不屑与贺家口角,但也不能由着他污蔑,他冷声道“贺北盛!你家触犯国法律条,三司会审定案,圣上御笔朱批,何来一个‘害’字?”
沈涟知道沈理因有官身,不好多说,他却是毫无顾忌,上前几步厉声道“贺北盛!你一直身在松江,贺南盛做过些什么你难道不知道?!若说害,沈家没有半点对不起你贺家的地方,你贺家又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