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深度解析〈水浒传〉忠义的哲学意蕴》(11 / 13)

. 不易原则与忠义的本质:

忠义的核心价值不变:周易中的不易原则指的是在变化的现象背后,存在着不变的规律和本质。在《水浒传》中,尽管好汉们的忠义行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不同的形式,但忠义的核心价值始终不变。无论梁山好汉们是劫富济贫、除暴安良,还是接受招安为国家征战,他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维护正义、保护百姓、实现自己的价值。这种对正义和善良的追求,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是忠义的本质所在,也是贯穿整个故事的不变主题。

对忠义的坚守:即使在面临重重困难和诱惑时,梁山好汉们仍然坚守着忠义的原则。例如在面对朝廷的招安时,虽然有部分好汉反对,但宋江等人始终认为这是为兄弟们谋出路、为国家效力的机会,他们坚持接受招安,并为朝廷征战。这种对忠义的坚守,体现了他们对忠义本质的深刻理解和认同,也反映了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人们对核心价值观的坚守是多么重要。

4. 简易原则与忠义的实践:

简单直接的忠义行为:周易的简易原则强调事物的变化规律是简单易懂的。在《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们的忠义行为往往是简单直接的。他们不会过多地考虑个人的利益和得失,而是以最直接的方式去践行忠义。例如武松为兄报仇,杀死潘金莲和西门庆,这种行为虽然有些鲁莽,但却体现了他对兄弟的忠义;还有李逵对宋江的忠诚,他始终跟随宋江,为他冲锋陷阵,这种简单直接的忠诚也是忠义的一种表现。

易于被大众理解和接受:梁山好汉们的忠义行为易于被大众理解和接受,这也是《水浒传》能够广泛流传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封建社会,百姓们深受官府的压迫和剥削,他们渴望有英雄人物能够站出来为他们主持正义。梁山好汉们的忠义行为正好满足了百姓们的这种心理需求,他们的故事被口口相传,成为了民间的英雄传说。这种简单易懂、易于被大众接受的忠义观念,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对正义和公平的渴望,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和社会价值观的塑造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八、《水浒传》第一回中有不少经典诗句,以下是一些主要的:

1. 早朝诗: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这首诗描绘了宋朝仁宗天子早朝时的盛大场面和庄严气象,为故事的展开营造了宏大的历史背景氛围。

继续阅读!

2. 描述场景的诗句:

“祥云迷凤阁,瑞气罩龙楼。含烟御柳拂旌旗,带露宫花迎剑戟。天香影里,玉簪珠履聚丹墀;仙乐声中,绣袄锦衣扶御驾。珍珠帘卷,黄金殿上现金舆;凤尾扇开,白玉阶前停宝辇。隐隐净鞭三下响,层层文武两班齐。”生动地展现了皇宫内外的祥瑞之气以及皇帝早朝时的庄严肃穆和文武百官朝拜的场景。

“遥山叠翠,远水澄清。奇花绽锦绣铺林,嫩柳舞金丝拂地。风和日暖,时过野店山村;路直沙平,夜宿邮亭驿馆。罗衣荡漾红尘内,骏马驱驰紫陌中。”描写了洪太尉前往龙虎山途中所见到的优美景色,路途的风光与后文的惊险情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青松屈曲,翠柏阴森。门悬敕额金书,户列灵符玉篆。虚皇坛畔,依稀垂柳名花;炼药炉边,掩映苍松老桧。左壁厢天丁力士,参随着太乙真君;右势下玉女金童,簇捧定紫微大帝。披发仗剑,北方真武踏龟蛇;靸履顶冠,南极老人伏龙虎。前排二十八宿星君,后列三十二帝天子。阶砌下流水潺湲,墙院后好山环绕。鹤生丹顶,龟长绿毛。树梢头献果苍猿,莎草内衔芝白鹿。三清殿上鸣金钟,道士步虚;四圣堂前敲玉磬,真人礼斗。献香台砌,彩霞光射碧琉璃;召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