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作品的魅力,也让我们对人性、命运、正义等问题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这一回的故事可以给我们以启示,让我们在面对困境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以智慧和勇气去应对生活的种种考验。
二、《水浒传》第二十六回“偷骨殖何九叔送丧 供人头武二设祭”的主要思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正义与复仇:
武松得知兄长武大郎被潘金莲和西门庆合谋毒害后,毅然决定为兄报仇。这展现了武松对亲情的重视以及对正义的执着追求。在当时社会黑暗、官府腐败、法律无法为普通百姓伸张正义的情况下,武松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讨回公道,凸显了个人的正义观和复仇精神。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众对正义的渴望和对恶势力的反抗。
2. 社会黑暗与官场腐败:
武松带着证据证人到县府告状,但知县的心腹之人早已收受西门庆的好处,对武松的告状不予理会,草草结案。这深刻地揭示了当时官场的黑暗和腐败,官员们为了一己私利,不顾百姓的死活和冤屈,使得正义无法得到伸张。这种官场的丑恶现象是社会动荡和人民苦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3. 人性的复杂:
何九叔作为一个团头,在当地也算是有一定身份和见识的人。他深知西门庆的势力,在面对武大郎的死因时,起初不敢声张,怕得罪西门庆。但他内心又有良知,所以偷偷收捡了武大郎的尸骨并保留了西门庆给的银子作为证据,以便日后武松回来时能有个交代。这体现了何九叔人性中的矛盾和复杂,既想明哲保身,又不想违背自己的良心。
潘金莲本是武大郎的妻子,却不守妇道,与西门庆勾结,毒害亲夫。她的行为表现出了人性的丑恶和贪婪,为了追求自己的欲望,不惜违背道德和伦理。
4. 因果报应:
回目中提到“偷骨殖”和“供人头”,这一系列事件都暗示了因果循环、善恶有报的思想。潘金莲和西门庆的恶行最终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被武松杀死。而武松虽然为兄报仇杀了人,但他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符合人们心中的正义观念,所以最后也只是被刺配孟州。这种因果报应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和当时民众对道德和正义的追求。
5. 对底层人民生存状态的关注:
此回中还描绘了郓哥等底层人物的生活。郓哥虽然年纪小,但为了生计不得不四处卖梨。他因为告知武松武大郎的死因而卷入了这场纷争,也体现了底层人民在艰难的生活环境下,为了生存不得不面对各种危险和挑战。同时,也反映了底层人民之间的互助和情谊,郓哥愿意帮助武松,也是出于对正义的支持和对朋友的关心。
三、《水浒传》第二十六回名为“偷骨殖何九叔送丧 供人头武二设祭”。以下是其详细内容:
1. 何九叔的应对:
何九叔去给武大殓尸时,看到武大面皮紫黑、七窍内津津出血、唇口上微露齿痕,认定武大是中毒身死。他深知此事与西门庆脱不了干系,但又不敢得罪西门庆,因为西门庆在当地是个刁徒泼皮。西门庆请何九叔吃席并给了他十两银子,让他在殓尸之事上遮盖一二。
何九叔回家与老婆商量后,决定偷藏武大的骨头并记下送丧人的名单等信息,以便日后武松回来询问时有证据可依。后来武大出殡,何九叔按计行事,拿到了关键证据并妥善保存。
2. 潘金莲与西门庆的行径:
潘金莲在武大死后,毫无悲痛之意,在家中设了灵牌、香案后,便每日与西门庆在楼上任意取乐,全然不顾及外人的看法。这条街上的人虽然都知道他们的丑事,但因惧怕西门庆,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