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兵出而相当,不出十日而战胜存亡之机决矣。韩、魏战而胜秦,则兵半折,四境不守;战而不胜,则国已危亡随其后。是故韩、魏之所以重与秦战,而轻为之臣也。今秦之攻齐则不然。倍韩、魏之地,过卫阳晋之道,径乎亢父之险,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比行,百人守险,千人不敢过也。秦虽欲深入,则狼顾,恐韩、魏之议其后也。是故恫疑虚猲,骄矜而不敢进,则秦之不能害齐亦明矣。夫不深料秦之无奈齐何,而欲西面而事之,是群臣之计过也。今无臣事秦之名而有强国之实,臣是故愿大王少留意计之。”
苏秦通过对比韩、魏与齐国在面对秦国时的不同情况,分析了齐国在合纵中的优势和重要性。齐宣王听了苏秦的话,也决定加入合纵联盟。
6. 说楚威王
苏秦最后来到楚国。楚国是南方的大国,地广人多,实力雄厚,是战国时期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苏秦对楚威王说:“楚,天下之强国也;王,天下之贤王也。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阳,南有洞庭、苍梧,北有陉塞、郇阳,地方五千余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夫以楚之强与王之贤,天下莫能当也。今乃欲西面而事秦,则诸侯莫不西面而朝于章台之下矣。秦之所害莫如楚,楚强则秦弱,秦强则楚弱,其势不两立。故为大王计,莫如从亲以孤秦。大王不从亲,秦必起两军,一军出武关,一军下黔中,则鄢郢动矣。臣闻治之其未乱也,为之其未有也。患至而后忧之,则无及已。故愿大王蚤孰计之。”
苏秦先对楚国的强大实力和楚威王的贤明进行了夸赞,然后分析了楚国与秦国之间的敌对关系,强调楚国在合纵中的核心地位。
“大王诚能听臣,臣请令山东之国奉四时之献,以承大王之明诏,委社稷,奉宗庙,练士厉兵,在大王之所用之。大王诚能用臣之愚计,则韩、魏、齐、燕、赵、卫之妙音美人必充后宫,燕、代橐驼良马必实外厩。故从合则楚王,衡成则秦帝。今释霸王之业,而有事人之名,臣窃为大王不取也。夫秦,虎狼之国也,有吞天下之心。秦,天下之仇雠也。衡人皆欲割诸侯之地以事秦,此所谓养仇而奉雠者也。夫为人臣,割其主之地以外交强虎狼之秦,以侵天下,卒有秦患,不顾其祸。夫外挟强秦之威以内劫其主,罪无过此者。故从亲则诸侯割地以事楚,衡合则楚割地以事秦,此两策者相去远矣,大王何居焉?故敝邑赵王使臣效愚计,奉明约,在大王之诏诏之。”
苏秦向楚威王阐述了合纵的利益和连横的危害,最终说服楚威王加入合纵联盟。
五、合纵联盟的形成
苏秦经过艰苦的游说,凭借其卓越的口才和深刻的分析,终于成功说服了六国君主,使他们同意联合起来,共同对抗秦国。六国在洹水举行会盟,这是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盛会,各国君主齐聚一堂,共商抗秦大计。
在会盟上,各国君主纷纷表达了对合纵联盟的支持和决心。他们意识到,只有团结一心,才能抵御秦国的侵略,保护各自国家的安全和利益。苏秦在会盟中发挥了重要的协调和组织作用,他详细阐述了合纵联盟的宗旨、目标和行动计划,得到了各国君主的认可和赞同。
最终,六国推举苏秦为纵约长,佩六国相印。这是对苏秦巨大贡献的肯定,也是合纵联盟团结一致的象征。苏秦肩负着协调各国行动、制定战略方针的重任,他的智慧和谋略将在未来的抗秦斗争中发挥关键作用。
合纵联盟
中国人,上下五千年